跳到主要內容區塊

人工智慧於醫療科技之運用|智慧中醫走入大學殿堂:護理系課程邀友達耘康,引領學子體驗科技脈診

在全球智慧醫療浪潮下,古老的中醫診斷學如何與尖端科技結合?中山大學護理學系本學期開設「人工智慧於醫療科技之運用」課程。為使學生深入了解產業趨勢,課程特別邀請友達光電(AUO)集團旗下專注於醫療器材的友達耘康(AUO Health Inc.業務總監賴昭惠蒞臨,為大一及跨科系的學子帶來一場理論與實務兼具的科技中醫饗宴。

本次講座旨在為無程式背景的醫學、護理及對醫療創新有興趣的學生,揭開智慧中醫的神秘面紗。賴昭惠總監首先指出,傳統中醫的望、聞、問、切,特別是「脈診」,高度仰賴醫師的個人經驗,其診斷標準化與數據傳承一直是臨床上的挑戰。友達耘康的使命,正是以科技手法輔助傳統醫學,將抽象的脈象等生理資訊進行數位化與視覺化,實現AI智慧健康、預防醫學與個人化健康管理方案。

活動的最高潮,是友達耘康團隊帶來的「友達耘康脈診檢測系統」。這台儀器搭載了高靈敏、陣列式的壓力感測器,能以微米級的精準度自動定位手腕的「寸、關、尺」部位,並將傳統中醫師指尖感受到的細微脈動,轉化為清晰的視覺化圖表。

學生們懷著高度好奇心,逐一上前親身體驗。當看到螢幕上即時呈現自己的脈波圖時,現場驚呼連連。這場實作體驗,不僅將書本上抽象的醫學概念化為具體數據,更讓學生們深刻體會到科技如何為臨床照護帶來客觀、精準的輔助。

這場理論與實務的碰撞,徹底顛覆了許多學生的既有認知。 一位護理系同學分享道:「這堂課顛覆了我對中醫的看法。過去認為中醫是千年文化,可能有點過時,但『科技中醫』這個詞讓我大開眼界。特別是脈搏感測,講師帶來的機器是用物理按壓來精密測量,而非市面上常見的紅外線,這讓我對科技護理有了全新的認識。」

另一位同學則表示,他原本對「中醫如何與科技連結」抱持懷疑,認為脈搏判斷很難被數據化且容易受質疑。但在聽完研發過程後,他領悟到:「原來最具挑戰的過程,就是將所有數據『標準化』與『校正』。我看見了AI科技為了方便日常使用,正一步步走入我們的生活。」這場講座不僅解答了他們的疑惑,更讓他們親眼見證,一項新醫療技術從遭遇困境到找出解決方案的完整歷程。

賴總監也分享了友達耘康近年成功取得高雄市亞灣合作計畫的經驗,展現其技術從研發走向規模化臨床應用的實力。這不僅印證了智慧醫療產業的龐大潛力,也為這群未來將投身護理與醫療領域的學子,揭示了跨域合作的無限可能。

負責本課程的葉俊吟助理教授表示:「這次活動的目標,就是讓學生親眼看到、親手摸到科技如何翻轉傳統醫療,特別是在高齡照護領域,這類非侵入性、標準化的監測工具將扮演關鍵角色。從學生的熱烈回饋中,我們看到他們對未來職涯的想像不再僅限於臨床,而是拓展到更廣闊的科技護理領域。非常感謝賴總監帶來如此寶貴的分享,這不僅是一堂課,更是一次啟發,為未來護理人才的創新思維播下種子。」

透過此次產學合作,學生們不僅學習到AI與醫療結合的基礎概念,更親身感受到科技為傳統醫學帶來的巨大變革,為他們未來的學習與職涯道路,播下了充滿創新與想像的種子。

瀏覽數: